有時我會推著嬰兒車,和G女到商場內的地庫超級市場買東西,那個商場我很熟悉,知道那兒可讓嬰兒車通行,那裏此路不通。那天,當我如常以「倒後」的姿勢站在扶手電梯上,然後拉著嬰兒車準備下地庫,怎料,嬰兒車一邊前輪忽然卡在上一級樓梯,整架嬰兒車向右傾斜,幸得上面的女士俯前扶著嬰兒車,才避免了嬰兒車翻倒的危險。
到達地面時,我的心仍在呯呯亂跳,女士沒說甚麼,向我微笑便走開了。如果她是我媽媽,必定會在我耳邊停不了地叮嚀:下次不要這樣推著女兒用扶手電梯呀怎麼不搭升降機呀不要再來這家超市啦……
我知道我明白,但這間商場沒有升降機直達到地庫,所有人──無論用手推車還是坐輪椅,都得使用扶手電梯或走樓梯。有一次,看著一位坐輪椅的伯伯停在扶手電梯旁,兩個親友小心翼翼地扶著雙腿無力的他準備踏上電梯,過程中無可避免地阻礙了後面等候的人,留意到他人厭煩的目光,其中一個親友急忙致歉,一手扶著伯伯一手將輪椅移到一旁,後面的人隨即匆匆而上。
我們當然可以不來這個不方便的地方,但我想說,我們都有選擇來與不來的權利。
每次我推著嬰兒車尋找可以通行無阻地到達某個目的地的路徑,總會同時想及坐輪椅人士的心情,偶然遇上「障礙」,我還可以發揮「小宇宙」捧起幾十磅的嬰兒車連G女走上十多級樓梯,殘障人士又如何能忽然從輪椅上站起來?
從我這個推嬰兒車的媽媽的經驗和觀察所得,一些新式的商場及建築,對建立一個無障礙環境有較周詳的考慮,顯示了這個城市某方面的進步。然而,無障礙世界應還包括無形的方面,例如對殘障者的接納與關懷,尊重每個獨特個體的權利。
乘坐小巴時,每次經過街市前的中途站,總有很多挽著大包小包甚至拿著載滿東西的手推車的婦孺在排隊等候,有時一個婆婆跌跌撞撞地拉著手推車登上小巴,司機滿有耐心地說:「阿婆,慢慢呀,小心唔好跌親呀!」雖然聲音很大,聽來卻很溫柔。混雜各種魚腥味鮮肉味與汗味小巴內,同時也彌漫著愛。
基督教週報〈童話人間〉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學習放手
作為父母,著緊之餘,也要學習放手,但鬆與緊的拿掐,真是一大學問。
自A仔升上小三,我們放手讓他自行收拾書包。別看這是小事,原來對一個七歲孩子來說仍是困難的功課。才一個月,已有三個「欠」──無論欠帶、欠改正、欠簽通告,總之功課不齊全就算「欠」。一個學期八個「欠」,記缺點一次。
手冊上這個小小的紅色「欠」字,足夠刺激家長的神經細胞,稍為情緒不穩,必會無名火起。班主任提醒家長,就算嘗試「放手」,也要循序漸進,最好在暗中替孩子覆檢書包,確保他沒有遺漏。真是「溫馨提示」。
其實媽媽心裏暗自掙扎,若他能學懂著緊自己的事,知道自己的責任,就算結果「欠」得夠多,記一個缺點在成績表上,吃吃教訓,又有甚麼問題呢?
好不容易捱到上學期結束,六個「欠」,抹一額汗,重新開始。沒想到,下學期竟然每況愈下,加上最近搬家,全家一個字總括──亂,實在也難怪他──五月未過,已有七大個「欠」。某天,班主任在手冊上夾著兩張便條,這次提示沒那麼「溫馨」──A仔自行簽署通告,即是冒家長簽名。
我看著那個拙劣的假簽名,差點忍不住笑了出來。但我仍得一臉嚴肅地問他:「你知不知道這是十分嚴重的違規,老師本來可以足夠記你一個缺點。」他點點頭,沒作聲,看來也在觀察我的反應。
老師有沒有向你說甚麼?他答道:「說了很長篇的教訓」。即是甚麼?「很長,忘記了……但我記得主旨:這樣的行為,未來出到社會是犯法的。」既然他明白,我也不用多說,只向他強調,犯一次這樣的事,比起欠交八次功課,後果嚴重得多了。藉著一次可以糾正的錯誤,讓他學懂重要的一課,總比日後犯上無法彌補的錯失划算得多。
想起幾年前教他踏單車,燦爛陽光下,學的和推的都汗流浹背。我偶然放手,他搖搖擺擺的跌倒了,我又伸手扶他一把;如此跌跌扶扶一個下午,到了太陽西下,他就忽然像上了摩打一樣獨個兒踏得遠遠了。我看著他的背影,抹抹汗,安慰地笑了。
終於它們升上了空中,它們需要更長的線,你就繼續放線,好讓它們飛得更高更遠。但是每轉一次線團,心中雖是快樂,卻摻雜著無限惆悵。因為風箏變得愈來愈遠,你知道不用多久,這美麗的成品就會在一剎那間斷了連在你手中的線,單獨自由的遠走高飛。到那時你就知道你已經完成了你的工作了。
--Emma Bombeck
父母在沮喪與驚喜交集中,在抓緊與放鬆的之間,看著風箏乘風而起……
訂閱:
文章 (Atom)